2024年才刚过去大半年,欧洲这摊浑水就又被搅得一塌糊涂。
最鲜明的信号,是中美这两大巨头难得在某件事上“心照不宣”——欧盟,没那么重要,甚至有点无足轻重。
3月12日,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的什祖德利在布鲁塞尔公开发声:中美嘴上斗得飞起,但对欧盟的“战略自主”都不信,谁都不把它当个实打实的谈判对手。
让人牙酸的是,这话不是中国人说的,也不是美国人说的,是欧洲学者自己在那拍着桌子喊出来的。
为什么?
因为就在欧洲人自我膨胀、以为能骑在全球贸易的高线上左右逢源时,谁都看穿了欧盟的小算盘——既想跟中国做生意,又要跟着美国遛弯,还想玩技术壁垒,结果,左右不是人。
说点硬通货,2021年欧盟搞出了新版医疗器械法规MDR,一口气把中国企业的准入门槛抬高到天花板。
说是保证欧洲病患“安全”,其实就是变本加厉的技术保护主义。
你得拿出比以往严得多的临床数据、质量认证,连“授权代表”都得设在欧盟境内。
到了2023年,干脆又添了个什么“医疗器械采购安全法案”,把中国企业往门外赶。
数据摆在那:中国对欧盟的医疗器械出口掉了近19%,反倒是美国、德国这些“自家兄弟”份额涨了。
美其名曰防范供应链风险,本质上就是直接给中国产品设卡,打压高端制造。
堵人财路还立牌坊,这种操作,连欧盟自家医院都扛不住。
结果是啥?
设备短缺,德国医生被迫高价买美国货,法国病患排队干瞪眼。
欧洲玩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把戏,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这事搁中国,早被喷成“人祸”了。
有来有往,中国人讲规矩,但也讲骨气。
2023年,商务部掀桌子查欧盟白兰地反倾销——法国、西班牙的洋酒企业被查个底朝天,倾销幅度高得离谱。
2024年,直接敲定17.9%到25.3%的反倾销税,一刀切,五年内甭想抬头。
法国人叫苦连天,轩尼诗、人头马销量暴跌40%,中国高端礼品市场上的洋酒份额被茅台、汾酒一把夺走。
欧盟本想用白兰地、葡萄酒绑架中国消费市场,没料到中国出手如此精准——你对我有歧视性壁垒,我就打你最疼的地方。
这不是简单的“你来我往”,而是告诉欧盟:咱们不是软柿子,谁还没点底线?
再说美国这一茬。
特朗普当年把对欧盟产品加税玩成家常便饭,理由冠冕堂皇——“欧盟补贴空客”,于是飞机、奶酪、葡萄酒一律重税。
威胁还不止这些,汽车零部件税率本来要调到30%,只是后来因为美国大选才暂时搁置。
结果是什么?
欧盟反制半天,两年后才象征性地给美国产品加个5%税率。
欧洲人嘴硬,心里虚,真要碰硬不敢出手。
能源依赖美国,军事靠北约,德法企业又得在美挣钱,嘴里吆喝着反制,实际没一招顶用。
2023年,欧盟对美国的贸易逆差从1560亿欧元飙到2180亿,能源逆差占六成,美国卖给欧洲的天然气比俄罗斯贵多了——欧洲人只能咬牙买单。
你说这叫战略自主?
明明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欧盟嘴上天天喊“战略自主”,冯德莱恩2021年成立欧委会时还以此为政绩口号。
经济、技术、防务三大支柱,讲得天花乱坠。
实际呢?
2024年,欧盟自己拿出的报告打脸——对美贸易逆差越拉越大,对中国稀土依赖超过九成,芯片本土化刚起步,新能源电池还比中国差一个量级。
防务更别提,北约2%GDP的开支标准都完成不了,四成武器装备还得靠进口美国的。
“战略自主”这样的口号,哪天要是能落地算我输。
欧洲内部利益分裂——东欧全赖美国、德国死守汽车产业、法国执念欧洲军——27国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讽刺的,是马克龙去年跑去英国邀苏纳克共建“欧洲工业联盟”,结果英国人转头就邀请特朗普访英,还要和美国签关键矿产协议,压根没把欧盟放眼里。
英法想搞轴心,德国不买账,东欧根本不理。
欧洲所谓的“自主”,说白了,就是没人信。
资源这摊,欧洲更是天方夜谭。
2023年,欧盟拍胸脯说要“去中国化”——关键原材料本土开采、第三国供应降到65%以内。
可地球不是靠喊口号能变的。
中国稀土产业链三十年磨一剑,冶炼分离全球占比87%,永磁材料90%。
欧洲自己的项目呢?
法国的稀土谷环保抗议,一拖再拖;芬兰的科拉半岛投资超预算六成。
2024年一季度,欧盟进口中国稀土价格涨了近30%。
嘴上硬,身体还是诚实的。
所谓“去中国化”,欧盟只能高价买中国加工品,想绕开中国,起码十年别做梦。
咱们中国人不搞无谓的对抗,但谁要在资源链上耍花招,别怪咱们不客气。
再看对俄制裁,欧洲拍着桌子要“拖垮俄罗斯”,结果2023年俄罗斯GDP只降了1.2%,2024年反而涨了2.3%。
欧洲倒是自己先被拖垮,2600亿欧元买高价能源,通胀上天、制造业岗位飞速流失。
巴斯夫把产能转美国,德国大众也“脚底抹油”。
对俄制裁成了美国收割欧洲经济的工具。
欧盟还在那自high,仿佛掌控世界经济命脉,实则早就落入美俄中三方的被动局。
欧洲人喜欢讲规则,结果一碰上硬茬子,规则变成了可以随意修订的废纸。
说到底,欧盟的最大问题不是外部压力,而是内部撕裂。
东欧死盯美国——波兰、匈牙利把安全同美国深度捆绑。
南欧国家倒是务实,意大利、西班牙跑出来喊要重启中欧投资协定,还反对对中国电动汽车征税。
德国汽车业死活不舍得中国市场,法国又在鼓捣“欧洲军”。
欧盟委员会表面上强硬对华,实际上做不到内部统一。
2024年5月,光伏组件反倾销调查紧急叫停,德国巴斯夫在湛江获批补贴豁免。
欧洲议会都有人站出来公开承认,对中美同时打贸易战等于自杀。
这才是真话。
中美的态度,欧洲人自己心知肚明。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那些人,公开讲欧盟是“需要引导的盟友”,不是“平等伙伴”。
中国也不惯着,明确告诉你——要是搞“意识形态优先”,跟着美国封锁中国科技,经贸合作就谈不下去。
欧盟一边嘴上要独立,一边对中国产品下狠手,却还想捡稀土、卖奢侈品、搞技术转让。
这种投机心态,谁看不明白?
中美都把欧盟当成棋盘上的子,而不是下棋的人。
现在欧洲人自己也明白了,摆脱“美国附庸”不是喊口号就能成。
匈牙利总理公开骂人,说对俄制裁毁了经济,对华强硬又把市场作没了,欧盟被“亲美官僚”拖下水。
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都在喊要缓和对华贸易,能不能成还得看2024年欧盟选举有没有“务实派”抬头。
说白了,欧盟要是再任性下去,迟早完全沦为中美博弈的牺牲品,什么“世界一极”,连“配角”都难做。
从这一连串的事态发展看,欧洲现在的路已经越走越窄。
以为只要在中美之间左右摇摆,就能坐收渔利。
其实中美早就看穿了欧盟的底牌,不管是医疗器械壁垒,还是稀土脱钩、制裁俄罗斯,本质上都是一场自嗨式的“孤注一掷”。
中国的反制绝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精准拿捏了欧盟的软肋,明里暗里都表了态:你要玩贸易战,咱们奉陪到底;你要讲规则,咱们也不怕比一比谁的底牌硬。
说实话,中国几十年的产业链积累、技术沉淀、市场体量,远不是“欧盟委员会的神来一笔”就能撼动的。
欧洲人过去仗着老本,现在还想靠着发号施令继续左右全球,这个梦,差不多该醒醒了。
当下的国际局势,不是谁喊两句口号就能改变的。
中国不是被动的承受,也不会做沉默的羔羊。
我们有足够的底牌和耐心,也有灵活的手段。
欧盟如果还认不清形势,试图掩耳盗铃,继续拿“战略自主”当台词到处喊,苦果只能自己咽下去。
时代变了,世界也变了,谁能主动拥抱变化,谁才能笑到最后。
申宝配资-网上股票杠杆平台-买股票可以杠杆的app-股票配资app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