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呀……”
一名穿着民国军装的士兵小心翼翼地站在一具被各种珠宝和金银围绕的尸体旁,轻轻地从尸体口中取下了一颗巨大的明珠。他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惊叹。
尽管墓室四周昏暗不明,但那颗明珠依然散发着如水般圆润的光泽,闪烁着诱人的光芒,令周围的士兵们无不目不转睛,眼中充满了无法掩饰的贪婪。站在队伍前方的将领更是激动得无法言语。
展开剩余87%“小兵,这回咱们真的发了!”
士兵将明珠交到将领手中,自己的目光依旧紧紧锁定那颗宝珠的光泽。
“大帅”也被这颗夜明珠的光彩深深吸引,甚至激动到声音颤抖,“这颗夜明珠值一千万两银子啊!几辈子都用不完了……”
说完,他眼神一转,似乎在冥思苦想,随即挥手向周围的士兵下令,“兄弟们,这里的宝贝全都是咱们的,快搬走!”
周围的士兵们立刻爆发出一阵压抑已久的欢呼,声音有些刺耳,然而墓室的气氛瞬间变得像是狼群争抢猎物般激烈。
那颗明珠依然被将领紧握在手中,光芒时隐时现,似乎也在无声诉说着它的命运——它的短暂安宁已经结束,接下来将是另一场动荡的开始。
晚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屈辱时光。清政府的懦弱无能,让整个国家陷入深深的屈辱与困境。但若回望清朝的前期,特别是在乾隆年间,却也有过辉煌时刻。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或1762年),甚至连阿富汗都派遣使者来给乾隆帝进贡礼物,其中一件宝物的闪亮登场令人目眩——一颗闪烁着惊人光彩的明珠。
这颗明珠的历史可不简单,它是阿富汗杜兰尼王朝的开国君主艾哈迈德从印度莫卧儿王朝征战时带回的战利品。
早在14世纪,印度戈尔康达地区的金刚石矿曾挖掘出一块重量达到793.5克拉(约158.7克)的巨大钻石。这颗钻石一经发现,便引发了广泛的震动,矿工和矿主都被这颗宝石的珍贵所震慑。
宝物虽好,往往伴随灾祸。矿主很快就失去了这颗钻石,印度王室派人将其带走,藏入王宫宝库中。
直到莫卧儿王朝的沙贾汗帝在位时,见到这颗钻石后,便被其璀璨的光辉和无与伦比的价值所吸引,给它取了一个气吞万里如王者般的名字——“莫卧儿大帝金刚石”。
十八世纪中期,阿富汗的艾哈迈德趁国内混乱,成功发动政变,建立了杜兰尼王朝。他在继位后的十年里多次征战,不仅屡次攻占印度,并且于1757年夺取了印度首都德里,洗劫了这座千年古城,其中便包括这颗举世无双的“莫卧儿大帝”钻石。
艾哈迈德对此钻石极为珍爱,经过研究后,他命工匠将其分割成了若干块,其中最大的一块被进一步加工成两个可以合并的半圆形宝珠。
然而,艾哈迈德的军队很快便在印度起义军的反扑下败退,宝石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得到关于清朝的军事动向消息后,艾哈迈德决定派遣使者,将这颗价值连城的宝珠送往清朝,以便与乾隆帝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
当使者将这颗明珠献上时,乾隆帝看着那两颗半圆珠子交叠在一起时闪耀出的明亮光辉,心中满是惊喜。他当即将这颗夜明珠收入宫中,珍藏在宫殿宝库内,整整一百多年,直到清朝后期才再度引发关注。
随着清朝进入晚期,慈禧太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她奢华的生活令人叹为观止。慈禧的财富几乎无尽,她所享用的奢华无物不在宫中流传。她的衣食住行,甚至一顿饭的花费都能让人瞠目结舌,完全超越了常人想象。
然而,慈禧的奢侈并不止于此,她的收藏也愈加丰富。在清宫宝库中,几乎所有的珍贵宝物,她都可以随意获得,其中便包括了那颗夜明珠。
光绪七年(1881年),慈禧在患病后开始习惯性地喝人乳以滋补身体,这一举动更是显示出她的生活是何等奢靡。
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当慈禧意识到自己即将走到生命尽头时,她决定为自己安排一个宏伟的归宿——修建定陵。她的遗愿中,便包含了这些珍贵的物品,其中那颗夜明珠被随葬入墓,紧紧含在她的口中。她相信,这颗珠子能够让她的尸体永葆不腐,千年长存。
然而,历史的车轮从不停止,1928年,孙殿英带领国民革命军闯入清东陵,开始了他震惊历史的盗墓行动。在一次疯狂的掘墓过程中,他成功找到了慈禧的定陵,并在其中发现了大量的珍宝。
其中,慈禧含在口中的夜明珠也被孙殿英取出,并最终流入了更广阔的历史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珠子的命运经历了更多的转折。
历史中诸多珍贵的宝物,或许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但这颗夜明珠的命运似乎永远被无数人所记得,它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成为无数人眼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发布于:天津市申宝配资-网上股票杠杆平台-买股票可以杠杆的app-股票配资app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