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杨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露禅老爷子早说透了:练拳不是背口诀,是跟自个儿这身子骨处熟了、摸透了。
《太极拳论》里那句十六字真言:'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就是老祖宗留的“活密码”,专教咱把身子练得顺顺当当。
六句16字详解:
1. 心是车把,劲儿是辙
(原句:以心行气)
咱练拳时,心别野!得像赶车的攥紧车把,稳稳“牵”着身子里那股活劲儿。不是憋气硬鼓,是心里定了,那股劲儿自个儿就顺着筋脉流,像开春的小溪,不慌不忙。
可别走神!想着买菜、念着输赢,那劲儿就跟脱缰的马,东撞西撞——白耗力气!
练对了啥感觉?浑身像裹着层暖毯子,松快,得劲儿,气儿顺得很。
2. 劲儿往下沉,脚像扎地里
(原句:务令沉着)
呼吸往深了送,别堵在嗓子眼。感觉那股劲儿啊,像装了铁砂的布袋子,沉甸甸往下坠,直坠到脚底板,往泥里扎。肩膀胸口?松得像晒透的棉花,别端着。
最忌挺着胸脯、踮着脚跟,气儿悬在半空,站着跟踩棉花似的——一阵风就能吹歪!
练到了,脚下像长了根,站桩时稳如磨盘压场院,任谁推搡,咱自岿然不动。
图片
3. 劲儿往骨缝里钻,才叫真功夫
(原句:乃能收敛入骨)
沉下去的劲儿别让它跑了!用念想引着,往骨头缝里“渗”,像腌咸菜入味似的,让每节骨头都透着股沉实劲儿。可不是绷肌肉,是骨头里自带的分量。
若光会往下“倒”,劲儿浮在皮上、散在肉里,就像没装满的粮袋——空飘,不顶用!
真练透了,手一搭东西,那分量“噌”就钻进骨头里,看着软乎乎,实则像棉花包着秤砣,厚重!
4. 劲儿当司机,身子跟着走
(原句:以气运身)
骨头里攒够了劲儿,就让它当“掌鞭的”!是这股内劲儿推着腰转、带着胳膊抬、催着手出,不是胳膊腿瞎使劲、硬比划。
最错的是光靠手脚“蛮干”,跟内劲儿脱了节,动作散得像没串好的珠子——零碎,不连贯!
练顺了,身子像通了电,一动全身跟着活泛,圆滚滚、滑溜溜,省劲还好看,跟水流似的。
图片
5. 关节像抹了油,滑得能跑珠
(原句:务令顺遂)
浑身关节(肩、胯、肘、膝最要紧)都得松开、活泛!想象那股劲儿像油亮的珠子,在胳膊腿这“九曲道”里滚来滚去,啥阻碍都没有。
千万别僵着!端肩膀、梗脖子,或是拧腰别胯,那气路就跟堵了的水管似的——憋得慌!
练开了,关节滑得像抹了香油,想怎么转就怎么转,灵活得赛水里的泥鳅,一点不卡壳。
6. 念头一动,劲儿就到
(原句:乃能便利从心)
前面五步练到家,就成了!心里刚冒个“出拳”的念想,那股沉在骨头里、流在关节间的劲儿,“嗖”就到了地方,快、准、整,不带半点拖泥带水。
若心是心、劲是劲、身子是身子,三不搭界,想发力时手脚不听使唤——干着急!
真练会了,才叫“念动劲发”!推手时对方刚沾身,咱骨头里的劲儿自个儿就反应过来,轻巧巧一拨,四两就能拨千斤,就这么神!
说到底,这十六字是串“连环扣”:
心稳住了,劲儿才顺;劲儿沉透了,才能入骨;骨里有劲儿,才带得动身子;身子活泛了,关节才滑;关节顺了,念头才能一到劲就到。
练拳别贪多,照着这法子,跟自个儿身子慢慢磨。哪天站桩时脚像粘在地上,盘架子时关节里像有珠子转,骨头里透着股铁实劲儿——恭喜您,老祖宗这密码,您算解开了!
剩下的,就是天天练,跟这身子骨处得更热乎。功夫这东西,从来都是日子熬出来的浓汤,越熬越香!
拳友们,您练出骨劲儿的时候,身上啥感觉?来唠唠,给大伙儿解解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申宝配资-网上股票杠杆平台-买股票可以杠杆的app-股票配资app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