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执掌军事大权期间,麾下曾流传着“五虎将”的说法。然而,细究这些早期备受青睐的将领,其在实际战场上的表现,却与“虎将”之名形成了鲜明反差。这种名不副实,究竟折射出蒋介石用人策略的哪些深层矛盾?
在国民党的核心军事圈里,能力与忠诚的天平究竟如何倾斜?而这种倾斜,又最终如何塑造了其军事力量的命运?我们不妨从那些所谓的“虎将”们说起。
“虎将”虚名,实则草包?
细数蒋介石早期看重的“五虎将”名单,除了少数例外,多数人到了关键时刻,其军事才能实在令人不敢恭维。这名单中,陈诚无疑是蒋介石最器重的心腹之一。
陈诚虽受宠,但打起仗来却屡屡暴露其外行本质。尤其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东北战场上的一系列操作,堪称灾难。他不仅挤走了杜聿明,还想方设法打击陈明仁,搞得整个东北军务一团糟。
最终,东北战局因此失利,国民党军队在那片土地上遭遇重创,陈诚的“指挥艺术”着实令人啼笑皆非。他的失宠,也正是从这些战场的失利开始的。
再看刘峙,这位将军素有“草包将军”之名。尽管他在早期有过几场胜仗,一度被戏称为“福将”,但这些早期的小胜,并不能掩盖其本质上的平庸。
特别是在决定性的淮海战役中,刘峙的指挥能力彻底暴露。当时前线将领邱清泉甚至私下讥讽他为“猪将军”,可见其在战术层面的无能,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还有蒋鼎文,这位“飞将”的称谓,更像是一个讽刺。他的私生活问题严重,被时人评价“日嫖夜赌,不理事”,完全一副纨绔作风。
战场表现上,他更是难堪大任。抗日战争时期,他指挥的豫湘桂战役,成为了国民党军队抗战史上最大的败仗。这场溃败之后,蒋鼎文也就此基本退出了核心军事指挥舞台。
在所谓的“五虎将”中,真正称得上“虎将”二字的,唯有卫立煌一人。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指挥了第一战区,后来又担任缅甸远征军的司令长官。
卫立煌在这些关键战役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的存在,无疑反衬了其他“虎将”的无力与名不副实。
“罚站将军”的晋升秘籍
然而,在这些或平庸或无能的“虎将”中,顾祝同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例子。他同样被列为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军事才能在不少评价中,却被归为“平庸”一类。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顾祝同在北伐和中原大战中曾表现非凡,抗战时也懂得巧用保存实力、持久方针。但无论如何,他在解放战争中却显得无甚突出表现。
即便如此,顾祝同的仕途却一路顺遂得令人惊叹。从黄埔军校的战术教官起步,他逐步高升,先后担任战区司令长官。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更是达到了职业生涯的顶峰,先是担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后来又成为了国防部成立后的首任陆军总司令。即使在国民党迁台之后,顾祝同依然能身居高位,并晋升一级上将。
传闻中,蒋介石在临终前,还特别嘱咐顾祝同,要他全力辅助蒋经国顺利接班。顾祝同这种超乎寻常的稳固地位,其成功的关键,显然不在于其战场上的辉煌战绩。
真正的秘诀,在于他对蒋介石那份近乎盲从的绝对忠诚。那个广为流传的“罚站”故事,无论细节如何,都生动地诠释了这份忠诚。
据说,顾祝同有一次喝多了,没有按时回黄埔军校。蒋介石罚他站在操场上,并强调“没有我的命令不准离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顾祝同竟真的从晚上一直站到了第二天早晨。
这个举动,让蒋介石彻底认可了顾祝同的忠心。从那以后,顾祝同在蒋介石心中,便有了不可撼动的地位。当陈诚后期逐渐失宠,蒋鼎文和刘峙早已被边缘化时,卫立煌更是被蒋介石恨之入骨。
唯有顾祝同,如同磐石般屹立不倒,这足以说明忠诚在蒋介石用人哲学中的分量。它甚至超越了实际军事能力,成为了决定其亲信仕途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真正能打的,都在哪儿?
讽刺的是,在蒋介石核心军事圈普遍能力欠缺的同时,国民党内部并非没有真正能征善战的将领。然而,这些实干派将领,却往往未能得到充分的信任和重用。
例如,被誉为“小诸葛”的白崇禧,其军事才能在北伐和抗战中都有出色表现。在解放战争初期,他在东北战场上成功击败过民主联军。
后来在大别山区域主持围剿,更是让刘邓大军一度陷入艰难境地。他的战术布局和临场应变,都体现出高超的军事素养。
傅作义也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将领。他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百灵庙大捷,展现了其指挥部队的卓越能力。解放战争初期,他在华北区域,通过绥远、大同、张家口三场战役,一度让解放军在华北地区的处境变得相当艰难。
薛岳,这位曾尾随红军长征的将领,其军事才华同样不容小觑。在抗日战争著名的长沙会战中,他指挥部队歼灭了高达1万日寇,给予侵略者沉重打击。
解放战争初期,薛岳也曾击败过陈毅统领的山东野战军,再次证明了他的实战能力。
杜聿明,则被普遍认为是国军中最优秀的指挥官之一。无论是在东北战场,还是在后来的淮海战役中,他都担任着重要的指挥任务。
他的军事素养和战场判断力,都远超蒋介石早期“五虎将”中的大部分人。
还有王耀武,他率领的74军在抗日战争中战功赫赫,是国军中的精锐之师。在解放战争中,他甚至在莱芜战役中,一度看破了粟裕的计谋。
这些将领,无疑是国民党军队中真正的脊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真正能打的将领,有的却未能得到蒋介石的充分信任,无法在最核心的战略层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他们有时被边缘化,有时又被不恰当的领导所掣肘,使得其才能无法完全施展。
笔者以为
蒋介石对“五虎将”的选择,尤其是对顾祝同这类“忠将”的偏爱,深刻揭示了他军事用人制度的根本缺陷。他过于强调对个人的忠诚,反而忽视了实际的作战能力。
这种用人策略,一方面导致了大量能力平庸之辈占据高位,屡屡贻误战机;另一方面,又使得那些真正能打的将领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被无形中边缘化。
最终,这种将帅失衡的局面,成为国民党军队在大陆战场上节节败退,直至败走台湾的关键内在因素。与其说是军事实力不济,不如说是核心领导层的用人失察,从内部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申宝配资-网上股票杠杆平台-买股票可以杠杆的app-股票配资app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